学院概况

广东理工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坐落于美丽的广东理工学院高要校区,学院因图强而生,因质量而立,因改革而兴,因人才而强。学院下设电气工程教研室、电子信息教研室、通信工程教研室、自动化教研室、自动化类专业基础教研室、实验中心和党政办公室。学院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4个本科专业,设有机电一体化1个专科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校重点专业。现已形成了应用型本科、专科双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已培养毕业生五千余人。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倪元相,副院长罗泽鹏,副院长陈新欣,党总支书记陈文华,党总支副书记陈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共计158人,由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技能扎实的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组成,授课教师中现有副高及以上职称人数占比9.3%,硕士及以上学位人数占比95.4%,省级教学名师1人,广东省民办优秀教师1人,肇庆市优秀教师1人,校级师德标兵1人。

学院有良好的办学条件,设有电气、电子与通信、自动化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建有电路、模拟电子、数字电子、高频电子、单片机、EDA与仿真、自动控制原理、DSP技术、感测技术、嵌入式系统、PLC应用、工控系统、过程控制系统、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程控交换、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电力系统与继电保护、电工实训等专业实验室。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与科大讯飞联合办学,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以及电子信息工程2个本科专业开设“智能嵌入式方向”,与讯方联合办学,在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开设“华为云计算方向”,在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开设“华为数据通信方向”。与台达电子(东莞)有限公司、美的集团、万和电器等15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平台。实施“3+1”教学新模式,合作完成企业综合实习实训。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设立了“PLC设计工程师”职业培训中心,是广东省机电类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指定考点、电子工程师认证考点。推行“双证书”毕业制,开展“低压电工作业证”、“高压电工操作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项目工程师证”、“SolidWorks助理工程师”等9项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认证,职业资格证书持证率达90%以上。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各专业面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信息技术、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以及电力、汽车、化工、电子、交通、冶金、建筑等传统产业,培养电气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和通信工程等专业技术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工作稳定,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可胜任相关专业助理工程师和工程师岗位工作。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设有电气、电子与通信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建有电路、模拟电子、数字电子、高频电子、单片机、EDA与仿真、自动控制原理、DSP技术、感测技术、嵌入式系统、PLC应用、工控系统、过程控制系统、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程控交换、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电力系统与继电保护、电工实训、职业资格证书实训、创新创业等专业实验室。

学院注重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现有校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课程1门,校级一流课程3门。近几年,学院教师主编、参编教材21部;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5项,发明专利2项,软著3项;发表论文137篇;承担省级教科研项目5项,市级科技项目1项,校级教科研项目56项。

学院培养的学生竞争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2015年获得第十四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2017年获得第十五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2019年获得第十六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3项;2021年获得iCAN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华南赛区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22年获得第十三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电子类广东赛区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19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东省赛区三等奖1项;2020年获得广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三等奖2项;2021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东赛区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2022年获广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4项;2023年获第十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电子类)广东赛区一等奖2项(入围国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2023年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东省赛区竞赛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成功参赛奖4项。2024年获第十五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广东省赛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8项,国家级二等奖2项。2024年获第十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一等奖1项。2024年获第十四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1项。

感测技术实验室

工业自动化控制

智能工厂控制中心

生产运行控制中心